第40篇文章

圖片發自簡書App
五一假期來了,很想看場電影,查了查最近上映的新片,突然被一個評分9.4的海報給吸引了,一個白人小男孩微笑着的大特寫,雙眼皮兒,長睫毛,笑起來的樣子有點神似我們班小天兒,得,就這個了!
但令我沒想到的是,電影講述的情節與海報上呈現出的陽光明媚截然相反。以12歲黎巴嫩小男孩Zain拿刀捅人,并将父母告上法庭的故事作為開頭,用他的視角伴以紀錄片的形式,真實呈現了黎巴嫩貧民窟的生活景象。

圖片發自簡書App
影片的開始,在航拍鏡頭下,雜亂無序的水泥森林,密密麻麻地充滿了人們的視野,帶出一種壓迫感和無助感。特寫、近景鏡頭又将人緊緊地扣在這無望的生活中,難以喘息。再加上大提琴低沉的音色,更是将此種氛圍渲染到了極緻。
男孩Zain一家沒有合法的身份,沒有固定的工作,一家人都擠在地上睡覺。窮困潦倒的父母教他們用假的處方箋買成瘾鎮痛劑,回家泡水浸透在衣物中,晾幹,背到監獄交給入獄的親戚販賣換錢,以此為生。

圖片發自簡書App
12歲的Zain每天也沒閑着,他拖着搖搖晃晃的小身闆送煤氣、扛大包、擺路邊攤叫賣,補貼家用。瘦弱的身軀經常提着重重的東西,風雨無阻的穿梭在淩亂的街道中,承擔着他這個年紀不應該承擔的責任。即便這樣父母也動則打罵。
Zain每天看着街上的校車來來往往很想上學,父親不同意,母親則試圖勸說父親讓他去,本來以為這媽終于想通了,可聽完她後面說的話不禁讓人大跌眼鏡,商量着送他去學校,隻是因為上學就能從學校帶回一些救濟品,他們從來隻是為了活着,而不為孩子考慮,哪怕一點點。

圖片發自簡書App
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,早當家的Zain非常有擔當,他守護着家裡的兄弟姐妹,尤其是妹妹薩哈。可沒想到父母為了讨好房東免房租不惜把年僅11歲的妹妹嫁給他,這跟賣孩子有什麼區别?他拼命的阻攔,卻換來一頓毒打,薩哈“出嫁”後,他對這個家已經沒了半點留戀。遂帶上幾包方便面,勇敢離開了這個讓他心碎的地方。
為了能吃上飯,Zain機緣巧合的在一個埃塞俄比亞非法勞工Rahil家做起了“保姆”,照顧她一歲的兒子約納斯。生活仍然艱苦,但三個人搭配起來卻也其樂融融,直到Rahil被移民署抓走。
在一天夜裡他突然醒來,到處找也找不到她,他不知道Rahil去了哪裡,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,家裡隻剩下了Zain和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,于是,本身還是個孩子的Zain,又獨自照顧起了另一個孩子。一天天自己餓着肚子也在到處給約納斯找奶粉,去哪兒都帶着他。

圖片發自簡書App
可兩隻小正太的年齡加起來一共才13歲,想要活下去談何容易?走投無路的Zain,決定把自己和約納斯都“賣”到國外寄養,得以生活下去。無奈又不舍的Zain把約納斯交給了“人販子”,那一刻才明白自己誰都保護不了,他就站在破敗的街角,仿佛人生走到盡頭。看到這裡心都要碎了…
他送走約納斯,準備回家取證件“賣”自己,卻意外聽到讓他天崩地裂的消息:11歲的妹妹薩哈因為過早懷孕,導緻流産死亡。Zain瘋了,抄起刀捅了房東,這才被關進少年監獄。

圖片發自簡書App
“我本以為,我們會長大,會長成個好人……”
這是一個孩子純真的夢想,可他卻因為經曆過而對這句話産生了質疑,這種壓抑讓人踹不過氣。
每一幀畫面帶來動搖三觀的震撼,是文字無法贅述的。他們和我們共享一個時空,卻處在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你在高樓宴賓客,
他在煉獄苦掙紮。
孩子是天使,應該生活在童話裡,應該沐浴在詩意中。但他們卻過着我們想象不到的生活,遭受着用盡全力都無法逃脫的絕望……
片名《何以為家》原名本叫做《迦百農Capernaum》。“迦百農”是《聖經》裡的一個地名,也是一個直屬黎巴嫩的地區,用阿拉伯語直譯過來是“混亂”之意,作為難民集中營,很好的呼應了片子的主旨。
當随着劇情的展開,我們跟随年幼的Zain在他的生命中不斷地遇到厄運,相信熟悉《聖經》的觀衆會不禁要問,這樣的苦難尚在人間,上帝究竟在哪裡?
電影裡的Zain也有這樣的責問,他在法院上起訴父母(影片開頭的那一幕),要求他們不要再生育,在年幼的他看來,這樣不節制的生育隻能帶給孩子苦難。
這部電影表面上是一個孩子在控訴自己不負責任的父母,實際上更是控訴整個社會的不公。貧困和苦難的根源究竟是什麼,電影并沒有給出答案,但足夠引人思考。
導演娜丁·拉巴基說:“影片描述的是血淋淋的現實。我非常理想主義,我相信電影能夠改變世界,即使不能馬上改變現狀,至少可以引發話題和争議,讓人們去思考。我也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幫助這些孩子改善生活,用電影作為“武器”,在社會的陰暗角落投下一束光,讓這些光線,滲透到那些貧困且無法逃脫命運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中,為所有沒有獲得基本權利保障,缺乏教育、健康和愛的人們而呐喊。”

圖片發自簡書App
讓人稍感欣慰的是,小男孩的這一舉動受到了社會的關注,向他伸出了援手。影片的最後一幕,工作人員主動為Zain拍攝照片辦理身份證,“笑一笑,這是你的身份證不是死亡證。”于是有了海報上的笑容。
這一定格好久的笑容看得人心酸,他終于笑了,原來他笑起來那樣好看。簡直就是最後的組合重拳,直戳人心。
我相信,這部影片最打動人的,不在故事,而在真實記錄的影像本身。真心希望中東地區能因為更多人的關注變得和平安定。
何以為家?
有國才有家。
感謝國家讓我們免于戰亂,
讓孩子能在陽光下奔跑,
讓我們有夢可做。
何以為家?國之和平,才有家。
願每個人生來就有家可依,有人可愛,願每一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溫柔以待。